「講電子支付,香港真係好落後」

近日Apple Pay一出,隨即成為全城熱話;但Apple Pay推出後,總見到有人爭拗,說八達通很方便,說Apple Pay電話電量耗盡怎麼辦、要指紋認證很麻煩等等……筆者實在笑而不語呢。恰巧Apple Pay、Android Pay和Samsung Pay都先後在新加坡推出,所以筆者決定藉此機會,跟大家分享新加坡推行電子支付的情況,看看香港到底如何落後。

香港EPS vs 新加坡NETS

談上電子支付,不得不提香港的易辦事。1985年,香港多間銀行合作推出易辦事(Electronic Payment Services, EPS),只需提款卡即可購物。如此方便,看起來應該大受歡迎才是;可是推出後反應頗為冷淡,有超級市場更因使用率低而一度停收易辦事,商戶亦寧願使用現金作主要收銀途徑,都不願讓易辦事收取手續費。不過,市場接受程度在推行十年後慢慢提升,加上繳費靈(PPS)服務的推出,今日易辦事已經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分;而「提款易」服務容許購物同時提款,更令易辦事至今非常普及。

而新加坡方面,同樣由三間主要銀行合作,在1985年推出NETS(Network for Electronic Transfers (Singapore)),同樣只需提款卡即可購物。同樣地,推出初期反應冷淡,不過隨後發展下,就變得非常普及;在新加坡,NETS幾乎無處不在,普及程度似乎比香港的易辦事更甚。當然,NETS走得比香港易辦事更遠,2009年配合CEPAS而推出FlashPay,從此提款卡可以拍卡購物之外,更可以用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、乘搭的士,甚至繳付道路收費。而網上購物方面,2010年推出的iNETS,雖然普及程度不太高,但方便程度與繳費靈可謂冇得比,因為毋須事先登記已可使用,繳費靈則需透過一部上世紀產物——「繳費靈終端機」啟動繳費靈服務,點比?

香港Autotoll vs 新加坡ERP

1998年,為配合ERP(Electronic Road Pricing 電子道路收費),新加坡推出NETS CashCard——其實只是一張儲值票,但可以用來當普通的NETS提款卡購物。CashCard主要用途是電子道路收費,只需將卡插入車載收費器(IU),車輛經過收費點時就會自動扣錢;當然,駕駛者也可以使用普通的NETS提款卡來繳付過路費。明顯地,這與香港Autotoll要月繳不同。一部IU盛惠150新加坡元,折合港幣約700元,而所有在新加坡註冊的車輛,均必須安裝;因此在新加坡,收費道路亦毋須設立收費站,大大減低塞車的可能。後來,因應推行CEPAS,第二代的車載收費器就支援非接觸卡EZ-Link或者NETS FlashPay;意味著乘搭公共交通工具、道路收費以及日常消費,都可以一張卡搞掂,甚至可以直接在信用卡或者銀行戶口扣錢。值得留意的是,新加坡的ERP制度是海鮮價,會按照區域內的平均車速每半小時自動調整收費;因此,你很難知道即將要付多少過路錢,這也是不能用人手收費的原因。

而回到香港,先不談根本沒有這種「智能」的收費,我們只有比較簡單的Autotoll「快易通」。早年有「駕易通」跟「易通咭」,互不相通;後來在政府的支持下,兩個系統便合而為一。快易通是需要儲值的戶口,而一向臭名昭著的地方是貴——開戶盛惠150元、每月行政費盛惠35元,加上預繳費用、標籤電力耗盡要更換也要盛惠50元……不少駕駛者寧願在收費站停下來交現金,間接令塞車問題惡化。與使用2.45GHz無線通訊的ERP不同,Autotoll用的是RFID tag,錯誤率也比ERP來得高,而Autotoll則要求駕駛者看到紅燈,也就是未能感應成功或者戶口餘額不足的提示燈後,自行致電查詢。唯一好處是,少數停車場也接受Autotoll,而且也為Autotoll提供折扣。如果論方便程度,新加坡可能真的「無得輸」;至於想透過道路收費系統解決交通問題,新加坡做到了,而香港就從無做過,無從比較。

香港八達通 vs 新加坡CEPAS

剛才不只一次談過新加坡的CEPAS(Contactless e-Purse Application Standard 非接觸式電子錢包應用標準),而對應起來香港類近的系統,大概就是八達通。八達通相信不需要多介紹,而現時每位香港人平均持有4張八達通卡,普及程度可謂全球之冠。在八達通推出前,地鐵通用儲值票可以用來乘搭鐵路與部分公共交通工具,但可靠性不足以頻繁、重複使用,這就是八達通出現的原因。八達通在1997年推出市場,並且逐漸拓展使用範圍;1999年推出八達通自動增值和八達通手錶,八達通變得更方便;2001年,金管局解除八達通非交通類業務不得多於15%的限制,八達通便開始大舉拓展適用範圍,包括用作門禁、泊車、公共服務、政府,甚至是隨後的八達通日日賞,以鼓勵使用者將八達通用作非交通類消費。就這樣,八達通毫無寸進,直至2013年推出八達通SIM卡,前後足足八年。

不難想像,八達通取得成功後,非接觸式電子支付便開始風行全球。2001年,新加坡在政府推動下推出了EZ-Link易通卡。EZ-Link本身就是由Land Transport Authority陸路交通管理局推動,自然也比較專注於交通支付用途。直至2005年,EZ-Link宣布與NETS合作,會推出與CashCard混合的EZ-Link卡;這計劃最後變成於2008年尾推出的CEPAS,即是今天的NETS FlashPay與第二代EZ-Link卡。EZ-Link早在2007年便與電訊商StarHub合作推出NFC電話EZ-Link,比香港早六年;而CEPAS推出後,支援CEPAS標準的NETS FlashPay提款卡除了可以拍卡購物之外,更可以用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、乘搭的士,甚至繳付道路收費,EZ-Link在消費用途上就稍比NETS遜色,畢竟NETS網絡本身就很龐大,旗下的FlashPay自然有優勢,而且有RSVP將商戶會員卡與優惠券整合。論方便程度,CEPAS卡可以啟用自動增值,也可以用支援NFC的電話使用信用卡或提款卡增值(每次手續費三毫),亦可以如香港般在便利店增值(每次手續費五毫);不過最常見的,則是透過自動增值機經現金、NETS或信用卡增值。記得2007年八達通永久終止易辦事增值服務嗎?而電話增值八達通,要到今年O!ePay推出後,有渣打戶口的朋友才可做到;想從銀行戶口直接增值八達通,香港人等足九年才做到。

香港銀行卡 vs 新加坡銀行卡

銀行卡,剛才提過EPS與NETS;不過提款卡和信用卡一般會支援一個或多個國際網絡,讓你可以使用這些網絡在香港以外提款或是消費。香港的提款卡一般會採用銀聯;當然亦有少量使用Maestro/MasterCard或是Visa的「異類」;新加坡的提款卡則多數採用Visa/MasterCard,甚至支援PayWave/PayPass,以至是Apple Pay或Android Pay,高下立見。說起來,Android Pay、Apple Pay、Samsung Pay在新加坡推出之後,這些付款方法的普及程度也不算差,而且消費者也頗常用:我在當地一間便利店觀察,都有不少顧客以電話付款,意味著消費者正開始習慣這種消費模式。

銀聯是垃圾,不提也罷。但新、港兩地,不論是V/M還是EPS/NETS,最大分別肯定是過數時間。我在新加坡拍csl.的Tap&Go,等不過三兩秒;香港卻要等半分鐘,還要被收銀姐姐歧視。這種情況,剛剛在香港推出的Apple Pay也一樣。不管如何,新加坡的銀行卡以及背後的網絡,無論是信用卡還是提款卡,遠遠比香港方便和實用。當然,很多香港人都不知道卡上的「銀聯」是什麼意思,甚至以為用銀聯提款卡購物就等於信用卡,也難怪香港的銀行卡也跟著人們的思維而落後了。

香港流動支付 vs 新加坡流動支付

香港近年流動支付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電訊商csl推出Tap&Go、櫃員機網絡銀通推出JETCO Pay、八達通推出O!ePay,三者之中,只有Tap&Go是真正意義的電子錢包,可以用作日常消費,也可以用於P2P,又可以儲存會員卡(暫時只有759阿信屋)。Tap&Go是依賴傳統的MasterCard網絡;而異軍TnG就是以獨立的網絡運作:TnG於2015年11月起在港用銀彈攻勢推出搶佔市場,不過普及程度就較低。用相似技術的又豈止TnG?七十一的「7-Fans電子錢包」也是用類近技術,只是非常自閉,只限七十一使用而已,無人用是正常現象。其實Smartone的KISS本應可與TnG爭一日之長短,可惜難產,可惜可惜。

本來Smartone的KISS更可以與星洲的Dash比較:Dash是由電訊商Singtel推行,不但與銀行合作提供活期存款息率,更加可以用電話帳單找數;支援QR Code及NFC付款,接受的商戶亦相當廣泛,包括超市、便利店、食肆及的士等。商戶使用Dash的成本比NETS和V/M為低,自然受歡迎。其實,流動支付可謂平有平做,Dash的經驗,正好反映中小企合適一套較低成本而且獨立的系統,而系統供應商若能將系統與傳統支付系統,例如信用卡和提款卡連繫起來,成功並非不可能呢。值得一提,其實新加坡和香港一樣,有相當多小店仍然只收現金;這個藍海打得入,對市民而言絕對可以多一分方便。

說到這裏,大家大概明白香港電子支付落後於人這說法,可不是空穴來風。當然,電子支付背後,大家肯定會聯想起私隱問題;私隱與便利該如何取捨,大概會是一大難題。只是,擁抱「八達通好方便」的思維,以為電子支付等於八達通,得啖笑啦。平日機不離手,習慣手執尿袋的閣下,說出「電話無電點算」的話,可是毫無說服力的呢。

(原文刊於聚言時報:http://polymerhk.com/articles/2016/07/22/33263/)
(圖片來源:UOB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